鞍山  
A   安徽
合肥 芜湖 蚌埠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安庆 黄山 滁州 阜阳 宿州 巢湖 六安 亳州 池州 宣城
B   北京
北京
C   重庆
重庆
F   福建
福州 厦门 莆田 三明 泉州 漳州 南平 龙岩 宁德
G   甘肃
嘉峪关 兰州 金昌 白银 天水 武威 张掖 平凉 酒泉 庆阳 定西 陇南 临夏 甘南
    广西
兴安 南宁 柳州 桂林 梧州 北海 防城港 钦州 贵港 玉林 百色 贺州 河池 来宾 崇左
    广东
广州 韶关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江门 湛江 茂名 肇庆 惠州 梅州 汕尾 河源 阳江 清远 东莞 中山 潮州 揭阳 云浮
    贵州
贵阳 六盘水 遵义 安顺 铜仁 黔西南 毕节 黔东南 黔南
H   河北
石家庄 唐山 秦皇岛 邯郸 邢台 保定 张家口 承德 沧州 廊坊 衡水 宜昌
    黑龙江
哈尔滨 齐齐哈尔 鸡西 鹤岗 双鸭山 大庆 伊春 佳木斯 七台河 牡丹江 黑河 绥化 大兴安岭
    河南
淮北 郑州 开封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鹤壁 新乡 焦作 濮阳 许昌 漯河 三门峡 南阳 商丘 信阳 周口 驻马店 永州
    湖北
武汉 黄石 十堰 襄阳 鄂州 荆门 孝感 荆州 黄冈 咸宁 随州 恩施 仙桃 潜江 天门 神农架
    湖南
长沙 株洲 湘潭 衡阳 邵阳 岳阳 常德 张家界 益阳 郴州 怀化 娄底 湘西
    海南
海口 三亚 五指山 琼海 儋州 文昌 万宁 东方 定安 屯昌 澄迈 临高 白沙 昌江 乐东 陵水 保亭 琼中
J   吉林
长春 吉林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山 松原 白城 延边
    江苏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宿迁
    江西
南昌 景德镇 萍乡 九江 新余 鹰潭 赣州 吉安 宜春 抚州 上饶
L   辽宁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盘锦 铁岭 朝阳 葫芦岛
N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包头 乌海 赤峰 通辽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巴彦淖尔 乌兰察布 锡林郭勒
    宁夏
银川 石嘴山 吴忠 固原 中卫
Q   青海
西宁 海东 海北藏族 黄南 海南藏族 果洛 玉树 海西蒙古族藏族
S   上海
上海
    山西
太原 大同 阳泉 长治 晋城 朔州 晋中 运城 忻州 临汾 吕梁
    山东
泰州 济南 青岛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威海 日照 莱芜 临沂 德州 聊城 滨州 菏泽
    四川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眉山 宜宾 广安 达州 雅安 巴中 资阳 阿坝州 甘孜 凉山
    陕西
西安 铜川 宝鸡 咸阳 渭南 延安 汉中 榆林 安康 商洛
T   天津
天津
X   西藏
拉萨 昌都 山南 日喀则 那曲 阿里 林芝地区
    新疆
乌鲁木齐 克拉玛依 吐鲁番 哈密 昌吉 博尔塔拉 巴音郭楞 阿克苏 克州 喀什 和田 伊犁哈萨克 塔城 阿勒泰 石河子 阿拉尔 图木舒克 五家渠
Y   云南
昆明 曲靖 玉溪 保山 昭通 丽江 普洱 临沧 楚雄 红河 文山 西双版纳 大理 德宏 怒江 迪庆
Z   浙江
杭州 宁波 温州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
135-6897-3662

塑托邦托盘租赁

全部

行业新闻

跨界新闻

托盘百科

政策法规

焦点

IPO向上,大模型向下?

作者:塑托邦 2023-07-21   阅读:750

2023上半年,企服行业在二级市场表现得尤为热闹。

4月13日,中国HR SaaS第一股诞生,「北森」递交上市申请后,终于成功登陆港交所;6月19日,号称“行业龙头”的电商ERP SaaS服务商「聚水潭」递表港交所。此外,还有不少SaaS企业正在走IPO流程,如七牛云、多点数智、百望云、慧算账。

而在AI企业中,借着大模型的风口,出门问问、第四范式、云知声、声通科技、英矽智能等多家企业也纷纷奔赴二级市场。

IPO下,隐藏的是企业的希望与困局。

种种消息背后,对应的是市场新阶段的信号。一方面,如今不少SaaS企业在对赌协议到期的背景下,奔赴二级市场的现象。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TO B市场的初步成熟,未来两年国内符合条件的SaaS企业都会开启IPO流程。中国企服市场将重新洗牌。

此外,在AGI风口下,众多AI企业奔赴IPO——这也引出了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模型究竟为TO B企业带来的是一二级市场的机会,还是工具、竞争力的革新?

中国TO B企业的行业拐点在哪里?产业家将依据北森、聚水潭和AI企业云知声公布的招股书,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客户留存率、研发销售占比等多项指标,分析IPO节点里的TO B企业现状,以及AGI时代下,大模型对TO B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近期在二级市场,聚水潭、北森是最具代表性的两家SaaS企业,其IPO状态分别为正在申请、已上市。它们所属的赛道分别是电商ERP、HCM,这些赛道在国内有较大市场。因此盈利状况不会受市场影响。

对于这两家企业,本文将从ARR、NDR、毛利率、LTV/CAC、研发销售成本、客户留存率和大客户占比几个重要指标逐一分析。

以海外SaaS企业对各项指标的标准和逻辑,常规的SaaS企业毛利率达到50%才算及格;优秀的SaaS企业毛利率可到70%左右。再看研发占比和销售占比,常规的SaaS企业销售占比为40%,研发占比为20%。另外,LTV/CAC的范围应是3~5。等等规则,都可作为衡量国内SaaS企业盈利情况的标准。

首先,根据聚水潭招股书,其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别为46.2%、50.5%和52.3%。而根据上述标准,毛利率只有达到50%,才算真正的SaaS公司。

聚水潭成立于2014年,到2021年为止已有七年。所以,作为“前期投入多,后期回报大”的SaaS公司,聚水潭等到第七年才开始扭亏转盈,并将SaaS业务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但从近三年的亏损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从2020年到2022年,聚水潭的亏损分别达到了123.9%、58.7%和96.9%。

在这背后,销售和营销开支就占到了一半以上。2020年,销售占比是54%,而2022年更是高达60.1%。从研发占比来看,近三年的开支分别占了22.8%、44.3%和44.8%。可以看出,从2021年开始,研发占比急剧上升,而这一年的毛利率也达到了SaaS公司的及格线。

如果以海外SaaS公司的标准来看,销售、研发和行政的占比应分别为40%、20%和20%。但实际上,这仅针对健康发展的SaaS而言。

2020年聚水潭有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研发开支22.8%,行政开支62.2%。在行政方面,相比于后两年的不到20%,2020年的数字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聚水潭招股书:2020-2022年具体盈利情况

再看营销方面,聚水潭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营销开支,原因有二。

一方面,据招股书,聚水潭员工数为2947个,而其中销售团队有890人,实施团队有999人。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聚水潭的SLG(销售驱动增长)属性。另外,聚水潭有着如此庞大的市场团队,其成本也是营销的主要来源,要知道财报中给出的“销售及营销占比”也包括市场团队人员的开支。

若按2022年的5.2亿元人民币计算,该公司的人效仅为17.7万/人。即使在国内,这也是较低的程度。

另一方面,聚水潭为保证客户迁移至SaaS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用户的转换风险。具体体现在,将原来需要用户承担的系统费、开发费、维护费、实施费等所有费用全部免除,用户也不用购买服务器、配备网管等。全部由聚水潭承担。而这一大笔费用也都算在营销开支内。

在这些“代价”的背后,换来的是聚水潭LTV/CAC较高的倍数。招股书中给出的倍数是6。

正常情况下,SaaS公司的LTV/CAC范围应是3~5。过高(大于5)说明可以加大营销开支;过低(小于1)则意味着客户流失严重。但聚水潭的情况则不同,LTV/CAC为6可以说明营销效果较好,客户留存率较高。但是否增加营销开支还要依据个体情况,毕竟通往SaaS的路径,每家都不一样。

除了较高的获客率,聚水潭还有拿得出手的NDR和ARR。

对全球的SaaS公司而言,一个较高的门槛是1亿美金ARR。聚水潭当前的ARR是6.15亿元人民币,接近1亿美金。另外,过去全球SaaS公司在IPO时的NDR中位数为106%。而聚水潭2021年、2022年的NDR为122%、105%。

从上述的各项指标可以看出,聚水潭所做的ERP SaaS并没有走常规路线,但换一种角度,在国内大部分SaaS都不走常规路线。从传统的软件公司发展至今天的SaaS,对于电商赛道的SaaS而言,受国内互联网生态和电商崛起等因素,聚水潭选择的路线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较为标准化的SaaS,通过SLG的方式逐渐回本,虽然以现在的盈利状况来看,短期内无法取得理想收益。但长期而言,如果成功IPO,未来还有更多盈利的可能性,道路也会更宽阔。

近半年,另一个在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SaaS企业则非“国内HR SaaS第一股”「北森」莫属。

据北森招股书披露,截至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3月31日止财年以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北森的HCM SaaS解决方案产生的收入分别为2亿元、2.6亿元、3.5亿元、4.6亿元及2.5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各期间收入总额的约54.7%、 56.6%、62.7%、 68.2%及72.2%。

而在北森的招股书中,其所有收入来源分为SaaS业务和专业服务两种。其中,专业业务包括本地部署及报告解读等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因此,从其SaaS业务占比可以看出,北森在国内确实属于一家纯正的SaaS公司。再从近几年的毛利率来看,北森在2021年及2022年3月31日止财年以及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率分别为66.4%、58.9%及54.0%。这一比例远高出聚水潭的毛利率水平。

而且,从2021财年来看,北森的表现已经接近于一家国外优异的SaaS企业。

在客户留存方面,北森也略胜一筹。据招股书,截至2022年9月30日,过去12个月NDR(订阅收入留存率)为113%。但从客户数量来看,从2021年的4598名客户到2022年的4963名客户,增加的客户数为365名。另外,截至2022年9月30日,北森有约80%的客户拥有近五年的预期客户生命周期。从而可以推断,客户流失率约20%。

在招股书中有另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2022年北森ARR达到了6.19亿元人民币,略高于聚水潭。

北森招股书:客户数量、ARR和NDR表现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计算,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营销占比50.6%,研发占比41.3%。而以海外对SaaS企业的标准来看,销售和研发占比应该是40%和20%。这样来看,北森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比较大,这一点很有可能与北森重PaaS有关。

整体而言,To B是一个慢生意,却有着厚壁垒。短期内,SaaS企业依然很难盈利,但长远来看,SaaS是一个“潜力股”。软件的毛利率本身很高,而且标准化的SaaS公司后期盈利会越来越快。

可以说,未来只有行业“标准化”的SaaS企业,才更有机会走向二级市场。因为只有在产业侧深耕的企业,才更有可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上半年,大模型掀起了一波AI浪潮,以出门问问、第四范式、云知声、英矽智能为首的AI企业纷纷涌向二级市场。这其中有不少企业曾多次尝试登陆港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拟上市的AI企业都发布了大模型产品。

5月24日,AI独角兽企业云知声正式对外发布「山海大模型」。随后,该企业于6月27日正式递表港交所,拟主板挂牌上市。

根据云知声招股书,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其营收分别为2.6亿元、4.56亿元、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1.7%;毛利分别为8924.8万元、1.45亿元、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9%;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2.1亿、1.72亿、1.83亿,其经调整亏损程度在收窄。

不仅亏损下降,如此高的年复合增长率也让这家AI企业更值得期待。对于一家加速成长的AI企业,研发投入比极为重要。

从2020年开始,云知声近三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89亿元、1.88亿元、2.87亿元,分别在营收中占比72.6%、41.3%、47.8%,年复合增长率为23.1%。

从这组数据中发现,2020年云知声的研发投入达到了七成。而同年12月,该公司首次递交招股书。

作为一家AI企业,云知声在大模型方面早有投入。据悉,在2017年谷歌Transformer架构出现和2018年BERT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取得突破后不久,云知声便开始为垂直行业领域客户推出首个基于BERT大语言模型UniCore及相关AI解决方案。

终于在大模型走进大众视野的2023年,云知声再次重启IPO。过去,AI企业一直受困于落地难和商业化前景不清晰。现在,借着AI大模型的风口,商业化难题似乎有了解法。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少AI企业都在发布大模型产品后,奔赴IPO。

然而客观来看,尽管大模型对TO B企业赋予了很大想象力,但如今这种落地仍进展缓慢。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冯博告诉产业家,“目前并没有发现大模型在B端的好项目”。

在冯博看来,当前大模型的落地主要围绕C端应用,原因在于互联网大厂的主要客群在C端,其应用也更加通用、成熟。而国内B端的SaaS软件标准化程度较低,要想大模型在B端商用落地,还需等待甲方与乙方的认知拉齐。

诚然如此。大模型在B端的商用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B端的数据沉淀;另一个是To B企业本身的生存问题。

首先,大模型落地B端,需要To B企业在某一行业长期扎根下积累的专业知识,也是常被提及到的行业know-how。另外,大模型作为一种底层能力,如果嵌入到B端应用,还需要很强的服务能力,这要求企业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而眼下,国内To B企业的软件和行业成熟度还有待提升。

其次是,To B企业本身的生存问题。当下,在国内,大部分SaaS都并非刚需,都是小公司在用,大企业很少付费。所以,当产品自身的生存都是问题时,大模型在B端落地就更遥远了。

在资本与市场的双面夹击下,企业服务市场的出口在哪?

一旦满足条件,SaaS企业就会冲刺IPO,因为这是资本最主要的退出通道。但眼下,SaaS企业面临的不仅有资本退出,还有甲方需求的降低。SaaS作为一种管理类工具,并非是刚需。目前在国内大部分企业中,数字化程度还较低,而SaaS解决的更多是长尾需求,多见于中小企业。

从上半年拟上市SaaS企业的招股书来看,多半都是亏损状态。实际上,亏损原因不能简单从毛利率、客户流失率和NDR等指标来分析,更要看人效、产品与销售之间的“距离”等经营问题。

以聚水潭为例,据招股书粗略估算,其人效为17.7万/人。而这个数字很难覆盖用人成本。更重要的是,聚水潭的销售和实施人员就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因此,不难察觉出亏损的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这也释放了另一个重要信号。SaaS企业扭亏转盈的前提是,产品能力要匹配客户需求,解决销售与产品的矛盾。

但一个在SaaS企业存在多年的现实是,定制化是难以跨越的“坎”。

在冯博看来,多年来,国内甲方的管理方式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时候,乙方产品发生变化无济于事。而甲方的需求是标准软件难以满足的,乙方也无暇根据甲方的需求,做出标准化的软件。长此以往,定制化的问题深深扎在了SaaS企业中。

但产业家通过长期对SaaS企业的观察发现,一些在垂直行业深耕多年的SaaS企业,已经可以对部分客户实现标准化交付。而这些标准化一定建立在长期扎根在某个行业的基础上,比如北森,比如商越。

2023年,资本市场给企服行业带来的动荡,无疑是一次洗牌机会。

近日,CRM头部企业纷享销客传来再次融资的喜讯。据悉,在投资方贵阳创投的加持下,纷享销客将在央国企市场获得新突破。这些都在说明,注重“标准化”的SaaS企业在未来一定会迎来翻盘的机会。

不仅如此,纵深产业侧所沉淀的行业数据,在大模型的风口下也能发挥更大价值。

大模型在B端的商用需要行业知识和服务经验,这些都无法在一朝一夕间实现。所以,只有当SaaS企业深耕产业侧,才能找到实现标准化的解法,才能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下抓住机遇。

上一篇:物流下半场,一场新版龟兔赛跑正在上演

下一篇:菜鸟提速香港,“卷”到了谁?